2021年11月27-28日,“情感、美德与阴阳”学术工作坊在BETVlCTOR登录逸夫人文楼 D3004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由湖北省伦理学学会、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主办,BETVlCTOR韦德入口伦理学教研室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美国、英国、香港地区以及大陆10余所高校、文化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BETVLCTOR网页版、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聆听了此次工作坊。工作坊历时一天,主题为“情感、美德与阴阳”,包括开幕式致辞、主旨报告、研讨发言、闭幕总结四个单元。

在开幕式致辞中,BETVlCTOR韦德入口戴茂堂教授认为,该工作坊可以为思考中国哲学与西方伦理学如何融会贯通、创造性转换等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对目前伦理学框架体系的改进及中西文化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ETVlCTOR韦德入口阮航副经理对与会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汇报了BETVLCTOR网页版伦理学近年的发展情况。
武汉大学BETVLCTOR网页版陈江进教授主持了两场主旨报告。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斯洛特(Michael Slote)教授作了以“The Yin/Yang of Pervasive Emotion”为题的主旨报告,其中以中国哲学的阴阳概念为基础介绍了自己关于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和情感主义美德认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黄勇教授做了题为“Slote’s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Philosophy”的主旨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斯洛特近些年的学术研究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中西方学界对斯洛特的批判与回应。

研讨发言环节共有三场研讨会。第一场研讨会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姜妮伶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付长珍教授分享了其对斯洛特系列研究的理解,并提出儒家情感伦理学的奠基是不忍和心安之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静云教授提出义利观的三重内涵(见义私利、义利两得;先义后利,以义取利;以义为上,求义去利)、义利观与美德之间的联系(常德、仁德和圣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义天教授质疑了斯洛特的阴阳观,阴阳是否是解释情感的充分条件?并提出应从情感内部着手,探寻信念与欲望之间根本性、原始性的中间机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江伟老师分享了《阴阳的哲学》译本的出版背景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体会。第二场研讨会由商务印书馆卢明静老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BETVLCTOR网页版田海平教授依次从问题的提出、仁性的观念、日常生活中的仁性直觉、交往主体的仁性关联等十个方面分享了对“识仁体”与仁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解;清华大学哲学系章含舟老师对斯洛特接应型移情的三要素进行了批判,认为单从移情、意向对象与利他动机三要素分析可出现移情错位,即“斯洛特两难”问题,而应将意义要素纳入,与三要素共同运作,方能获得有效的移情;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牛纪凤老师认为西方哲学中理性与情感、信念与欲望等观念是二分的,斯洛特为了促使上述概念的融合遂诉诸于中国哲学的阴阳观,但斯洛特情感主义哲学本身的问题意识是自己的,理论本身也是自洽的。第三场研讨会由《道德与文明》编辑部贾谋老师主持。BETVlCTOR韦德入口刘元青教授依次从文字学意义、《诗经》、《尚书》、《左传》、《易传》及儒家典籍、先秦及诸子和秦汉之际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阴阳观的发生与演变;紧接着,BETVlCTOR韦德入口李家莲副教授首先肯定了阴阳之于西方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创新价值,其次提出虽然阴阳提供的思想资源可进一步构建具有规范价值的情感理论,但观念的联想会增加阴阳的非普遍性,所以阴阳之于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哲学并非必要。

BETVlCTOR韦德入口李家莲副教授主持了最后一场主旨报告。格拉斯哥大学哲学系Michael Brady教授以“Suffering and Meaning in Life”为题分别从尼采的心理健康与美德观、宗教观和世俗观三方面阐释了苦难对于生命独特的意义,得出积极拥抱苦难的心态可彰显人性的优点和美德的结论。Michael Brady教授对苦难之于生命独特意义的阐释也提供了一种对斯洛特学说批判的新视角。
最后,BETVlCTOR韦德入口陶文佳老师主持了闭幕式,BETVlCTOR韦德入口李家莲副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所有的参会学者、师生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以此次工作坊作为关爱伦理学、情感主义伦理学新的起点继续推进相关研究。
( 审稿: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