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BETVLCTOR网页版在D2004开展“文化定义下的女性主义哲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吴兰丽老师主讲,公司外国哲学教研室徐弢老师主持。BETVLCTOR网页版师生共百余人参加讲座。

首先,吴老师基于女性主义哲学的定义,梳理了学界的相关评价,并指出女性主义目前遇到的问题。吴老师从传统哲学对女性的评价出发,提出“女性主义哲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接着结合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分析了现代婚恋关系和人们对女性自身独立的看法。她认为,历史上的女性群体是沉默的,但作为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存在,女性实际上无时不刻在以独特的话语建构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
然后,吴老师围绕“女性主义哲学如何言说”的问题,从以下三方面做了说明:其一,每个人类主体都是具有多种权力和身份关系的具体的社会存在,因而哲学不是中立的,“个人是政治的”。其二,哲学不应该由于男性主导而被“理性化”,因为理性的规则最终还要落入现实生活进行考察,只有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和关系体验是真实的。其三,女性主义哲学也吸收了后现代的一些积极观念,主张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哲学,将之视为政治、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从而每一时代的哲学所呈现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形态。

最后,吴老师基于历史回顾,说明了女性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吴老师指出,从原始时代的男女合作分工,到父权制社会女性逐渐成为附庸,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趋于低下的。直到现代工业社会才出现早期的女性运动,发展至19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但女权主义过度追求独立,其主张过于极端,因而人们经过反思转而提出如今的后现代女性主义。
讲座内容结束后,公司徐弢老师、倪霞老师等与吴老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针对女性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积极提出相关问题,吴老师也一一作答,并建议对于女性主义在当今的发展要采取辩证的方法看待,理性分析其中的利与弊。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