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之一百一十四:黑格尔哲学中的“和解”概念与古今之争问题

发布日期:2022-11-24    作者:葛婷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2022年11月21日,BETVlCTOR韦德入口D3008举办了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第一百一十四讲。本次讲座的主题为“黑格尔哲学中的‘和解’概念与古今之争问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应奇教授主讲,李家莲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BETVLCTOR网页版冯子龙、彭超博士等师生50余人参与了讲座。


讲座伊始,应教授介绍了他本次讲座的思路要点一是要用分析哲学的方式来处理“和解”问题;二是要把“和解”概念延伸出来内在批判古今之争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而就如何联系两者提出一些具有启发的思考

首先,应教授提出应该把“和解”看作一个现代性的解决方案。应教授强调哲学不是一种元话语,以马克思、罗尔斯和黑格尔的思想作为例证做了说明:对于马克思来说,哲学元话语是政治经济学;对于罗尔斯来说,民主是一种元话语;对于黑格尔来说,他也有把“密涅瓦猫头鹰”作为元话语的倾向,并把哲学看作“和解”。应教授认为,把“和解”看作一个现代性的解决方案,其难点在于能否成功去掉黑格尔形而上学的背景。

接下来,应教授作出关于内在批判的大体设想。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是相对的,后者是两个对立观点之间的相互驳斥,前者则是对理论自身内在思路的自我批判。它强调的是一个具有反思能力与自我意志的成熟主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在家”的感觉。应教授指出,这也是很多学者进入黑格尔问题的出发点。具体而言,所谓内在批判是指成熟主体的实现、成熟主体和现实和解、然后成为现代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并把现代社会看成家的过程。

最后应教授“能否实现实体与主体关系的超脱”、“去掉实体后会陷入后现代语境的问题”、“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考。

在与谈人互动环节,冯子龙博士以“问题意识”为线索梳理总结讲座内容,为提问环节作了引导铺垫同学们就黑格尔“和解”概念以及德国古典哲学问题应教授提问请教。此外,彭超博士在线上的聊天窗口与应教授分享了自己对黑格尔哲学中“和解”概念的看法,得到了应教授的高度肯定。

讲座结束之际,李家莲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并代表座全体师生对应教授表达了衷心的谢意。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审核:阮航)


上一条:琴园哲学沙龙系列:从学术期刊角度看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下一条:名师进课堂系列之:哲学是一项认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