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西方伦理学经典读书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9-02    作者:梁耀之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2021年7月6日,西方伦理学经典读书研讨会系列活动于BETVLCTOR网页版3004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题为“论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的反驳”,由本院硕士研究生梁耀之主讲,阮航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微信图片_20210829103245

首先,梁耀之对帕菲特关于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的修正式解读作了论述。帕菲特把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分为还原论和非还原论两种,其中还原论可进一步分为物理标准、心理标准和二元论三种观点。非还原论可分为纯粹的精神实体和进一步事实两种观点。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的反驳,主要在于反驳非还原论和还原论中的物理标准,以此达到为其个人同一性观点辩护的目的。

接着,梁耀之分别论述了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观点非还原论和物理标准的反驳内容与思路。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非还原论的反驳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纯粹的精神实体无法通过经验证实,经验能够证实的只有自我的心理连续性和心理关联性;第二,经验主体的预设是不必要的,我们通过非人称的方式也可以描述关于个人同一性的全部事实。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还原论物理标准的反驳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因为物理标准持有者认为“人本质上是它的大脑”的这一说法预设了,大脑本身作为意识的载体比身体其他部位更重要,所以重要的是意识而非实现意识的载体;第二,帕菲特通过“我的分离”思想实验表明,个人同一性问题是空洞的,物理标准无法对其给出合理的回答。

最后,梁耀之阐述了对帕菲特反驳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的反思。第一,帕菲特通过思想实验的方式让他的反驳在直觉上富有说服力,然而,在却存在逻辑上不够充分的问题;第二,大脑是意识的原因还是载体,这两个观点都说得通,因此,无法完全反驳物理标准的观点;第三,帕菲特对个人同一性经典观点的反驳旨在论证其“个人同一性不重要”,这与他的伦理学观点是紧密联系的。

微信图片_20210829103258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就梁耀之同学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指出其论文存在概念混用、语言不准确等问题。阮老师针对梁耀之的论文提出了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还原论与非还原论的内涵仍然需要进一步琢磨;第二,休谟把个人类比为国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弄清楚;第三,纯粹精神实体的反驳还需要表达得更为清晰;第四,标点要规范,语言表述还需多加琢磨。最后阮老师指出,论文写作要有目的性,切忌漫谈式地写作;同时希望我们在读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多多琢磨经典,才能有所收获。


(审稿人:阮航)

上一条:校庆9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利维坦为什么是必死的

下一条:“分析哲学”读书会之条件句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