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代序,九秩芳华,2021年10月BETVlCTOR登录将迎来九十华诞,为庆祝BETVlCTOR登录90岁生日,BETVLCTOR网页版开展了一系列讲座致敬母校90华诞。2021年9月27日,BETVLCTOR网页版在逸夫人文楼D2008会议室开展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四个维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BETVLCTOR网页版经理王雨辰教授,BETVlCTOR登录公司党委书记汤德森出席并主持了此次讲座,BETVlCTOR韦德入口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汤书记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王雨辰教授的学历背景及主要研究方向等,并代表BETVlCTOR韦德入口对王雨辰教授表示热烈欢迎。

王雨辰教授首先介绍了选择本次讲座主题的原因。西方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很少,需要进一步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研究。随后,立足于“人应该用什么思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论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问题,王雨辰教授主要围绕历史、文化、理论、实践四个维度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讲述。
王雨辰教授在讲座中首先阐述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历史维度。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历史维度的内涵呢?王教授讲到所谓“历史维度”是指应当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理论建构的现实逻辑和他们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王雨辰教授认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不同历史结合,从而形成多形态、多流派的理论形态的过程,包括苏联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差别很大,需要借助各自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王雨辰教授还讲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于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两个反思,第一个反思是俄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不同。俄国的模式在于用政治暴力取得国家核心权利,而西方除了私人社会和政治社会的两分,还有意识文化形态,西方所进行的是包括文化、经济、政治在内的总体革命。第二个反思---西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不发达,不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意识形态,把马克思理解为经济决定论,忽视了人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地位。王雨辰教授又讲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西方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主要提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二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所引发的争论;三是苏共“20大”马克思主义阵营对于个人崇拜、个人专权的反思;四是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反思。
接下来,王雨辰教授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文化维度,所谓文化维度就是要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根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要立足于整个西方的哲学文化背景和每个理论家所处的具体的哲学文化传统。王雨辰教授讲到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一个大的转变,即从近代哲学主要运用哲学理论把握本体世界到现代哲学回归现实问题、探讨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转变。因此要从现在哲学的宏大背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赋予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同的理论个性。
王教授阐释的西方马克思学术史研究的第三个维度是理论维度,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主要包含三重含义,即支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的理论总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的理论问题、理论效应以及支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哲学理念。王雨辰教授着重解释了理论总问题。他指出“理论总问题”的概念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的,其含义是指支配理论家的理论思维方式或理论生产方式,它决定了理论家如何思考、回答时代问题和提出理论问题,因此把握理论总问题很重要。王雨辰教授接着讲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还必须进一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的理论问题以及理论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服务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实践维度, 是指要注重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和中国的实践效应。王雨辰教授指出,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实践效应而言,就是要考察其理论与西方的社会运动、文化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效应而言,就是要考察其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影响。

在讲座最后的员工提问环节,王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和疑点。最后,汤德森书记对王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讲座具有信息量大、见解独到、眼界开阔的特点;汤书记还鼓励同学们课后认真研读经典书籍,并建议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四个方面去综合思考,期待同学们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承担重任、做出贡献。
(撰稿人:汤小倩、邵哲夫 审稿人: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