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校庆9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八:政治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发布日期:2021-11-15    作者:邵哲夫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2021年11月10日,BETVLCTOR网页版于D2004会议室举办校庆9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八场。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武汉大学BETVLCTOR网页版经理、教育部国家级计划入选者特聘教授李佃来教授作为主讲人,主题为“政治哲学中的‘真理’问题”,由BETVLCTOR网页版徐瑾教授主持。BETVLCTOR网页版徐弢副教授以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此次讲座。

A5CB0

首先,李佃来教授将哲学理论划分为两个类型: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并阐述了两种哲学的分界问题。李教授强调,如果严格按照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划分,本次讲座就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非法”的。因为真理是从属于理论哲学的问题,而政治哲学是实践哲学的典型形态。如果两个类型是严格划界的,那么政治哲学与真理就没有任何关联。当思考政治哲学的时候就没有理由去思考真理问题,或者说在真理的基点上思考与探索政治哲学就没有任何的合法性。但事实并非如此。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分固然有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界限是严格的,也不意味着政治哲学与真理没有任何关联,从而不意味着我们在研究政治哲时不应当去思索真理问题。

在进入正题之前,李教授强调,如果要对古往今来的政治哲学史做出一个真正有深度的把握,同时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构建一种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理论,那就必须要回到真理逻辑上来。

A60F7

接下来,李教授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在古典政治哲学中,“真理”是一种最高的建构原则。古典政治哲学主要是指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创始人主要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典政治哲学中“真理”的位置非常之高,甚至可以说是古典政治哲学构建中的最高原则。

古希腊古典政治哲学之所以有真理问题,是因为原初的理论哲学问题延伸到政治哲学领域,并构成其前提。斯特劳斯提出,政治哲学是关于好社会的知识。斯特劳斯深刻地把握了古典政治哲学的真谛,看到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了真理问题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在现代政治哲学中,真理经历了从“隐退”到“重新出场”的过程。李佃来教授认为,真理在现代政治哲学中与古典政治哲学中有所不同,其最大的差别在于,真理在现代政治哲学中首先就被遮蔽,也就是隐退。因为现代政治哲学探讨的问题不再是关于“最佳政制”,而是关于最公平的社会。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求有一个前提性的价值,就是权力、自由、平等、公正、法的价值。现代政治哲学家为这些价值辩护,就是为了探求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公正的社会。

现代政治哲学追寻的是法权,事实上现代西方人很少再用古希腊人的那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更多地是在现代权力的意义上来谈论占有关系。这种思考方式已经和真理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人们可能就会说,现代政治学家在为这些权力做辩护的时候使用的一个思维框架就是先验的自然法,比如霍布斯、洛克、卢梭,以及斯密的自然法框架。

真理隐退并不意味着真理在历史发展中彻底消失,只是以历史的方式出现在了黑格尔时期。古希腊政治哲学中的真理占据了最高位置,不会受制于世俗的影响,符合自然的本性,有形而上的诉求。那么在现代社会中,真理如果重现就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政治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必然出现不对称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构建了他的政治哲学。其政治哲学不是回到了古典,而是在现代意义上讲的,是接着霍布斯、洛克与亚当·斯密来讲的。他在讲现代政治哲学的所有权、权力、正义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不是采取一种先验自然法的方式或洛克的方式,而是采取他自己独特的历史的方式。

第三,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真理依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真理问题对马克思来说意味着一种历史批判性。这个问题的争议在于马克斯有没有政治哲学,很多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政治哲学,而李教授认为马克思是有政治哲学的。在为马克思有政治哲学这一问题做辩护的时候,他实际上就涉及了真理问题。李教授指出,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西方规范意义的政治哲学是不一样的,马克思没有像洛克和罗尔斯一样为某个价值做辩护,然后在辩护的意义上来说明什么样的政治设计是公正的。马克思没有探索这样的问题,没有这样的规范的论证路径,所以人们会认为马克思没有政治哲学。

李教授通过三个方面的辩护,阐述了自己对政治哲学中“真理”问题的观点。他认为真理对于政治哲学具有双重的重大意义。一个是为政治哲学赋予了长久的思想生命力,比如古典政治哲学在要求符合自然本性的意义上来讲这样的真理。另一个是为政治哲学确立社会历史根基,这就是在黑格尔、马克思的立场上来讲的。从这两点来看,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要建构的话也要注意这些问题,其中真理问题也非常重要。具体的说,我们要构建自己的政治哲学不能因为社会的变化而丧失理论的意义,需要有一个形而上的维度,要有长久的思想生命力,要确立社会历史根基,要面向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要基于对当代中国现实、中国问题的打破而思考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不是当代中国人要构造的学理性话语,而是用学理性的话语来去容纳与回应、解决当代重大的现实问题。

589CC

讲座最后的师生问答交流环节,李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李教授深厚的政治哲学知识与严密的逻辑在这次讲座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折服了在场的同学。徐瑾教授对这次讲座做了总结。徐教授认为,李教授对这些非常有争议的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辩护,为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思索。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阮航)



上一条:沙湖中哲:经典与新知学术沙龙之一——牟宗三对宋明理学中性气圆融说的诠释

下一条:中国哲学读书会(五)——《孝经》研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