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中国哲学读书会(六)——《关雎》的哲理赏析

发布日期:2021-12-24    作者:于水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2021年12月8日晚,BETVLCTOR网页版周海春教授在学院一楼哲学沙龙开展中国哲学读书会活动。本次读书主题为“《关雎》的哲理赏析”。学院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读书会。

周海春老师首先简单介绍《关雎》的经典注解。《论语》中孔子谈到《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关雎》所体现的情感是非常平和且恰当的,具备欢乐之情而不至泛滥无节制,含有哀婉之意也不会过于悲伤。朱子的《诗集传·关雎》认为,《关雎》的主旨是求淑女以配君子;并解释说,其中的“君子”实际上是指周文王,那么《关雎》讲的就是文王追求淑女作自己后妃的事情。朱子其实继承的是《毛诗序》的解释,进而通过注解加入自己的理学思想,认为这是君子自我修养的应有之义。

其次,周海春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展开论述。《关雎》同样可以理解为纯粹的男女爱情由远及近,共同追求和谐相融之美。周老师同样从《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出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种“无邪”,指的是相互吸引的纯洁无杂。周老师随即对“关关”、“窈窕”、“服”等概念作进一步阐释,认为《关雎》描述了“淑女”与“君子”这两个意象,他们互相吸引并最终合聚,由此产生了内在的愉悦。

最后,在周海春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齐练习张至顺道长创立的“八部金刚功”,并由阮文华博士进行展示和教学。“八部金刚功”不但可以缓解疏通经络骨骼,锻炼身体,还可以启发人身之热,适当御寒。同学们对此纷纷表示受用,读书会最终在欢乐与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审核:阮航)

上一条:琴园哲学沙龙系列:模态论证和可设想性理论

下一条:沙湖中哲·经典与新知讲座之三:人的终极追求与中国儒学缄默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