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琴园哲学沙龙系列:宽域摹状词是严格指示词吗?

发布日期:2022-04-25    作者:卢秋甫、王振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4月22日,BETVLCTOR网页版外国哲学教研室在D3004会议室举办了琴园哲学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宽域摹状词是严格指示词吗?”,主讲人为华中师范大学的陈吉胜老师,主持人为BETVLCTOR网页版外哲教研室主任王振。BETVLCTOR网页版外哲研究所所长宋伟老师、BETVLCTOR网页版及文学院部分老师,以及BETVLCTOR网页版的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D1E4B

陈老师的主讲报告从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讲起。该论证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名称是严格指示词,其在任何可能世界都指称同样的对象;但普通摹状词是非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可以指示不同的对象。这似乎对名称的描述理论构成了一种威胁:普通摹状词的指示对象是不严格的,因而并不具有克里普克所主张的严格性语义特征,其名称不可能是“伪装的”摹状词。然后陈老师指出,一些描述主义者试图借助摹状词在模态语境中的宽域理解,来证明摹状词也可具有克里普克所主张的严格性语义特征。

接下来陈老师指出,模态语境中的宽域理解理论并不能真正地为描述主义辩护,并给出了论证。其论证从分析达米特的“宽域摹状词理论”开始。根据该理论,在模态语境中,专名与摹状词都存在“宽窄辖域”的区分。用如下例子可以说明“宽辖域”和“窄辖域”的意思(其中的“(3)”、“(4)”为原文序号,下同):

(3)教过亚历山大的那个人可能没有教过亚历山大;

(4)教过亚历山大的那个人没有教过亚历山大是可能的。

上述两个句子可以符号化为:


A1DD


公式(3’)就刻画了摹状词在模态语境中的宽辖域特征,而公式(4’)则刻画了对应的窄辖域特征。可以看出,(3)是真的,而(4)是假的。因此,通过宽辖域的解读,摹状词是可以具有严格性语义特征的。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名称同样也有宽辖域与窄辖域的解读,也总是具有严格性语义特征。紧接着,陈老师分析了克里普克试图通过如下论证来回应“宽域摹状词”理论:


(15)这一点可能成为事实: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位哲学家;

(16)这一点可能成为事实:古代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不是一位哲学家。


可以看出,(15)是真的而(16)是假的,故名称与摹状词之间仍然存在着实质的语义差别。对于克里普克的回应,大卫·索萨指出:按照罗素的摹状词理论,通常的名称不能够被个体常项逻辑地表征。这样一来,在量化模态公式中,(15)的符号化不是:


5240


而是:

7726



而(16’)同样是对命题(16)的正确改写(符号化),所以对于上述两个句子的窄辖域分析就是等价的。并且,索萨指出,在宽辖域分析中,上述两个句子也没有区别。陈老师通过分析认为,克里普克所说的“在窄辖域解释下摹状词和名称在直觉上确有区别”这一点是合理的,而索萨只是从技术上反驳了克里普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名称和摹状词为何在直觉上具有不同的语义性质”这一问题。

最后陈老师总结了宽域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困境:它没有忠于经典描述理论的“初心”。经典描述主义的“初心”是罗素和弗雷格确立的,并在蒯因那里得到了最明确的表现:本体论的中立性。然而,宽域摹状词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其承诺了指示词的实际指称。可以看出,宽域摹状词理论放弃了经典描述论的宗旨,并违背了经典描述论的重要语义原则。因此,该理论在哲学道路上已经严重偏离经典描述理论。

在沙龙的自由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向陈老师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陈老师逐一耐心地予以了回答;同时,陈老师还就同学们关心的“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方法”等一般性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坦诚而深刻的交流。沙龙最后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审稿:阮航)

上一条:沙湖中哲·经典与心知讲座之四: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

下一条:伦理学讲座:发展伦理的反思性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