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之一百一十六:玛莎•努斯鲍姆与“审美伦理”的可能性

发布日期:2022-12-14    作者:徐楚楚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12月5日,BETVLCTOR网页版D3008教室举办了第116场名师进课堂讲座活动。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玛莎·努斯鲍姆与“审美伦理”的可能性》,主讲人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范昀教授,主持人为公司李家莲教授。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学院近50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说明: b65f3d3c79cd66c4156794395f4745f

范教授的讲座围绕下述四个问题展开。第一,努斯鲍姆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范教授认为是文学,文艺作品使她开始思考“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伦理学问题。第二,努斯鲍姆的伦理学方案是什么?努斯鲍姆对当代道德哲学持批判态度,认为当代道德哲学非常理性化、抽象化,彻底杜绝了情感与实践智慧的内在联系,用“人应该做什么”取代了“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基于对当代道德哲学的批判,努斯鲍姆试图“重新回到古典”,从古希腊的诗学、悲剧出发,再进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体系,并通过折中其老师威廉斯的思想,创作了《善的脆弱性》这一名著。范教授指出,努斯鲍姆的伦理学方案不是美德伦理,而是审美伦理。第三,努斯鲍姆如何通过她的批评实践来具体展示“审美伦理”?范教授列出了努斯鲍姆对亨利·詹姆斯的《金钵记》、菲利普·罗斯的《狂热者艾利》、爱丽丝·默多克的《黑王子》以及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的批评,进一步指出努斯鲍姆的伦理思想是“审美伦理”。第四,努斯鲍姆的“审美伦理”在多大程度上是受限定的以及如何看待努斯鲍姆的“审美伦理”?范教授认为,努斯鲍姆的“审美伦理”更多地是从文学小说中折射出来的,她的哲学启蒙更多源自文学。文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伦理的素材,而且本身就有伦理的思考,作家在用文学形象而不是抽象的哲学语言反思并构建伦理的世界。

主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有同学针对今天的讲座讲了自己的见解,有同学问了努斯鲍姆的审美伦理如何介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同学问了努斯鲍姆认为美学创作中的“真”是什么。范教授一一详细作答,现场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说明: dbffb785a09c2d48bdad2e5e5da7516

讲座临近尾声时,主持人李家莲教授对范教授的讲座做了总结。李教授指出,根据范教授的讲座,努斯鲍姆认为连接审美和伦理的桥梁是感性知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开放性,事实上,当代西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家迈克尔·斯洛特提出的接应性(receptivity)这一概念同样也非常强调感官知觉能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心灵开放性,在这个意义上,伦理和审美被连接在一起,斯洛特甚至以此为基础从讨论伦理问题转向了讨论美学问题。因此,努斯鲍姆的“审美伦理”或许也可以被归为一种美德伦理学,但不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而是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阮航)

 

上一条: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之一百一十七:道德人鲁滨逊及其帝国

下一条: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之一百一十五:康德与跨文化交流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