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名师进课堂系列之:如何对自己进行哲学治疗

发布日期:2022-06-07    作者:庄威     来源:BETVLCTOR网页版     点击:

6月2日,BETVLCTOR网页版举办了第110次“名师进课堂”活动。本次活动题为“如何对自己进行哲学治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尚杰老师线上主讲,公司教师、《德国哲学》副主编庄威老师主持,外囯哲学教研室等十余位教师线上和线下聆听了尚杰老师的讲座。另有140多人线上参与,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讲座采用腾讯会议形式,同时开放BETVLCTOR网页版3008室作为线下空间供公司师生交流。

尚杰老师由人类心理上的“对等交换”原则开始,提出搁置“对等交换”原则,人变想不开为想得开,成为自己情绪的旁观者,成为另一个“我”,这就是自我哲学治疗的核心。这种哲学治疗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对自我做心理手术的过程,一种置换过程,不局限于写作,它可以被任何你所感兴趣的事情替换。

然后尚老师谈到了哲学治疗“方法”的诸方面。如将内心独白释放出来,也就是把心理压抑写出来。这无关乎正确与否,道德与否,证明与否,不是教会别人点什么,而是一种心理能量的转化过程。还要学会消遣,它比思想本身,比“正确”或“无私”更重要,因为它能带来精神能量在性质上默默而快乐的变形与转化。消遣还意味着哲学治疗与自由想象有密切关系。想象意味着直接创造的精神,是思考的艺术,如果从语言角度称呼这种艺术,那就是哲学之诗。哲学治疗还包括了给事情、给人重新命名,这也相当于“动心理手术”、去创造思想。而创造思想,就是修改乃至创造初始条件,制造一个空前的思想事件,哲学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在这里,感性的逻辑凸显出来,哲学变得不仅好玩,而且创造了新的道德、好玩的道德。哲学治疗使一切想不开的问题起化学反应,使思想的激情自由随时地拐到另一个方向,要以亲自性或者参与者的态度去实践这一思想行动,这就是哲学治疗的基本态度。人有时难免被控制,但是在被控制的同时,也要保持摆脱控制的清醒意识,正是这一点点清醒,使我们成为人。

尚老师的讲座生动有趣,把法国哲学的风貌进行了充分展示,线上听众在留言板上积极互动,讲座结束后尚杰老师回答了提问,讨论气氛热烈。


(审核:阮航)


上一条:名师进课堂系列之:哲学与未来——从元哲学的立场看

下一条:名师进课堂系列之:“逻辑、秩序与不可说:《逻辑哲学论》一种极简读法”报告会顺利举行